暑期来临,气温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食品更容易腐败变质,食品安全风险显著增加。为保障您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请重点关注以下食品:
一、谨慎食用生食水产品
我市农贸市场及商超水产品交易活跃,需重点防范风险。生食海鲜(如醉虾、生蚝)可能携带肝吸虫、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生物,食用后易引发腹痛、腹泻等食源性疾病。
建议选择新鲜水产品,彻底加热熟透后食用,切勿轻信“白酒杀菌”等误区。购买时注意查看商家资质,慎选从流动摊贩处采购。
二、冷冻饮品莫贪凉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冷冻饮品,注意查看产品形态是否正常,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方式等信息,查看产品是否按照贮存条件存放,包装是否密封,是否出现胀袋等情况。
冷冻饮品不宜一次性大量食用,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引发不适。
三、食用油、啤酒存放有讲究
按规定存放:食用油油脂易氧化酸败,应存放在阴凉、避光处,避免高温暴晒;啤酒应存放在阴凉、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场所,避免露天堆放,要注意避开强光和高温,谨防啤酒高温发酵变质。
注意感官异常:如果发现食用油有哈喇味或啤酒出现分层混浊等感官异常,应停止食用。
四、野生蘑菇、野菜要警惕
(1)不采摘:对于不认识、不确定的野生蘑菇和野菜,坚决不要采摘。在野外,我们很难凭借自身知识准确辨别它们是否安全可食。并且可食用的野生蘑菇在生长时也可能受到有毒菌丝的污染而变得具有毒性。
(2)不购买:不在路边摊点或来源不明的渠道购买野生蘑菇和野菜。正规市场销售的农产品经过一定的检测和监管,相对更有保障。
(3)不食用:对于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和野菜,切勿心存侥幸尝试食用。
五、远离“山寨”等假冒伪劣食品
购买食品时认真查看标签标识,仔细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厂址、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是否齐全、清晰,警惕涂改、模糊或信息不全的产品,避免购买“山寨”“三无”食品。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包装简陋粗糙的食品要格外警惕。
六、肉类产品要安全
查验检疫证明:购买生肉类产品时,注意查验产品的“两证两章”,即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检验讫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两章即胴体上是否有红色和蓝色滚花印章)。对进口肉类,可索要并查看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无相关证章或证章不齐全的,应避免购买,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让我们共同关注暑期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保障身体健康。如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请及时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